我蹲在厨房储物柜顶观察了三个月,发现老鼠逃跑时有三个致命习惯:
行为特征 | 可利用时机 | 成功率增幅 |
贴墙行走 | 在转角布置玉米粉陷阱 | +47% |
集体觅食 | 用奶酪屑制造分流点 | +62% |
记住这个公式:3D结构+2D出口。我在阁楼试验的立体迷宫,用晾衣架搭建的三层通道,配合地面唯一的饼干出口,让老鼠的折返率降低了82%。
上周我改良了传统伏击法,开发出动静结合战术:
把猫薄荷涂在四个假洞口,真正的捕鼠夹藏在第五个无味出口。参考《啮齿类动物行为学》第三章,这种五真一假的布局能让老鼠产生认知混乱。
我设计的动态难度系统会根据老鼠表现自动调整:
记得在储物间东墙留个荣耀通道——那是给特别机灵的老鼠准备的逃生出口,既能保持种群竞争力,又避免挫败感。
教两脚兽玩家三个必杀技:
窗台上的仙人掌记得往左挪15厘米,那个角度刚好能形成阳光盲区。上次隔壁橘猫靠这招,成功让三只老鼠撞在玻璃上。
参考我家地下室的末日粮仓副本:
当穿堂风掠过纱窗,第五块地砖会发出特定频率的蜂鸣。这时候趴在第三级台阶,能清晰听到老鼠磨牙的回声定位。
月光从百叶窗缝隙漏进来,在墙面上投出细长的影子。我舔了舔爪子,把最后一块小鱼干推进行李箱暗格。新的冒险地图正在生成,下水道传来熟悉的悉索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