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的防毒面具起雾了。我能听见他粗重的喘息声隔着防护服传来,手电筒光束扫过倒塌的混凝土梁柱,钢筋像扭曲的血管在外。这是震后第36小时,生命探测仪在2点钟方向第三次亮起红点。
任务通知来得比天气预报还突然。那是个周二清晨,我刚把女儿送到幼儿园,对讲机就炸响起来。队长在晨会上拍着三维建模图:"菜市场地下车库,三层结构全塌,至少20人失联。"
装备名称 | 重量(kg) | 有效时长 |
生命探测仪2.0 | 4.7 | 72h |
微型供氧装置 | 2.3 | 45min |
塌方现场最可怕的不是黑暗,是声音的扭曲。那次在化工厂救援,明明听到东南方有敲击声,等我们挖通却是堵承重墙。后来才懂要用三长两短的节奏确认方位,就像摩尔斯电码里的SOS。
记得那次在百货大楼,我们通过通风管听到微弱的儿歌声。顺着《小星星》的旋律挖了六小时,救出个怀里抱着音乐盒的小女孩。她的母亲用最后力气拧紧了发条。
72小时黄金救援期是个伪命题。在2018年地铁塌方事故中,我们曾在第79小时救出意识清醒的工程师——他靠着舔舐混凝土渗水,用领带当止血带处理了开放性骨折。
有次在矿难现场,老张突然抓起把碎煤凑近嗅闻。"有尿骚味,"他眼睛发亮,"活人的。"果然在倾斜的巷道里找到三名矿工,他们用安全帽当临时厕所。
救援不是拆积木,每个支撑点的解除都像在拆炸弹。上个月在老旧小区,二楼的阳台摇摇欲坠,底下压着个老太太。我半跪着用肩膀顶住预制板时,能清晰听见混凝土里的钢筋在发出呻吟。
危险源 | 预警征兆 | 处置方案 |
二次塌方 | 粉尘呈螺旋状下落 | 立即建立三角支撑区 |
燃气泄漏 | 金属表面结霜 | 反向注氮隔离 |
最惊险的是处理危化品仓库那次,泄漏的氯气让面罩警报器狂响。我们临时改装洒水车,用液氮制造出-30℃的低温屏障,给转移危化品争取了23分钟。《危险品应急处置手册》里可没这招,那是老焊工在休息时闲聊提到的土办法。
当看到第一个幸存者被抬出时,别急着欢呼。去年台风季,我们刚把困在车库的司机救出来,医疗组突然大喊:"快按住他!"原来那人因横纹肌溶解出现谵妄,三个大汉都差点没按住。
有次小姑娘死活不肯离开坍塌的钢琴店,直到我发现她怀里死死攥着张琴谱。那是她准备在母亲生日时弹奏的曲子,谱子边角还画着歪歪扭扭的爱心。
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防爆手电在水泥地上投出晃动的光斑。远处传来医疗直升机的轰鸣,小王正在给新队员演示如何用安全绳打水手结。防毒面具上的雾气渐渐散去,我看见老张在对岸比了个大拇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