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收到露营群通知时,我正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。手机突然震个不停,点开就看到老张发的消息:"这周末云隐谷搞摇曳露营特别场,有二十多个空位!"我抓起背包里的防水记事本,唰唰写下要带的装备。
生存类 | 帐篷、防潮垫、指南针、多功能刀 |
炊事类 | 便携烤炉、防火手套、锡纸盘 |
氛围组 | LED串灯、蓝牙音箱、荧光棒 |
记得参考《野外露营完全手册》的建议,往背包侧袋塞了急救包。临走前把家里养的薄荷掐了两枝,准备泡水喝——这可是我在小区绿化带发现的宝藏植物。
刚到集合点就遇到个有趣场面:穿冲锋衣的姑娘正蹲在地上研究地钉,她的帐篷像被揉皱的纸团。我正要上前帮忙,戴渔夫帽的大叔已经掏出个金属件:"试试这个Y型地钉,比原装的好用三倍。"
等我们支起第三顶帐篷时,已经围过来五六个偷师的新手。穿格子衬衫的IT小哥突然掏出无人机:"要不我拍个全景?"这话引得众人纷纷翻包,登山杖瞬间变成自拍杆支架。
傍晚的炊烟升起时,临时搭建的料理台变成社交中心。穿汉服的妹子正在教大家用竹签编烤架,她的手法像在绣花:"要留出三指宽的通风间隙,这样烤鸡翅才不会焦。"
烤玉米的香气引来了隔壁营地的大爷,他背着手转了两圈,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小铁盒:"试试我家特制的十三香?"后来才知道这位是退休的野外搜救队员,现在成了露营场的义务安全员。
当月光爬上树梢时,二十几个陌生人已经围成个不规则的圆。负责生火的眼镜男生往火堆里扔了把松果,火星像金鱼般窜上夜空。有人开始哼《蓝莲花》,吉他的弦音混着柴火的噼啪声。
裹着厚外套的姑娘忽然说起她在沙漠露营的经历:"半夜被骆驼舔醒,口水糊了半张脸。"这话引得众人笑作一团,IT小哥的保温杯都差点掉进火堆。穿工装裤的摄影师摸出袋棉花糖,竹签在火光中传递着,渐渐变成故事接龙的接力棒。
第二天被鸟叫声吵醒时,帐篷外飘来咖啡香。昨晚的大爷正在教几个年轻人辨认野菜:"这叫马齿苋,凉拌比超市的有机菜甜。"他的军用饭盒里煮着不知名的野草,味道居然有点像菠菜。
收拾营地时发现个惊喜——昨晚的篝火灰烬里埋着几个烤红薯,掰开还冒着热气。穿汉服的姑娘用野花编了十几个手环,说是临别纪念品。我的背包里除了带走的垃圾,还多了三张写着联系方式的小纸条。
回程的大巴上,手机相册里塞满了搞怪合影。后座传来细碎的讨论声:"下个月再去风车草原吧?""我新买的吊床还没开光呢..."阳光透过车窗在膝盖上跳舞,我把薄荷枝矿泉水瓶,开始期待下次出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