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有人讨论《终极密码》,说它是什么能改变人类认知的惊天秘密。我特意查了查资料,发现这事儿得拆开来看——要看你说的是哪个《终极密码》。
在百度文库能搜到一篇2013年的作文《终极密码_1200字》,内容讲的是《达芬奇密码》的读后感。这篇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里提到罗伯特·兰登破解的圣杯秘密,本质上属于丹·布朗小说里的虚构设定。就像《鬼吹灯》里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,这类密码更多是文学创作的调味剂。
作品名称 | 密码类型 | 真实程度 |
《达芬奇密码》 | 圣杯血脉密码 | 完全虚构 |
《解密》 | 紫密/黑密 | 原型存在 |
网友讨论 | 量子意识密码 | 科学假说 |
今年初上映的电影《解密》里出现了两种密码:紫密和黑密。刘昊然饰演的天才少年破解这些密码的过程看得人头皮发麻,不过这两种密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。根据军事历史学者考证,紫密的原型是二战时德国使用的恩尼格玛密码机,而黑密对应的是日本海军的DI密。
在军事论坛看到有人说701单位真实存在,这其实是麦家小说《解密》里的虚构机构。不过类似单位确实有原型——我国1952年成立的军委技术部,专门负责密码破译工作。现在的量子通信技术倒是真有种「终极密码」的感觉,中科院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已经能做到500公里级的安全通信。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2024年底有网友在豆瓣讨论《解密》里的密码本是不是假的,结果发现剧中的密码本确实是个「连环套」,这种真真假假的设定反而更接近情报工作的实情。就像前年曝光的CIA「穹顶7号」计划,用假情报诱捕了12个潜伏间谍。
在广州某养生机构的推文里看到个玄乎说法,说「亲人孩子都是量子幻象」。这种把量子力学和佛学混搭的理论,更像是营销话术而不是科学结论。不过密码学发展史确实印证了个道理:没有永远安全的密码,只有暂时未被破解的加密。从凯撒密码到区块链,人类花了2000年才找到相对可靠的加密方式。
抱着保温杯查这些资料时,突然想起《三体》里质子锁死地球科技的设定。可能真正的终极密码就像小说里写的,是藏在文明基因里的生存法则。不过这些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密码,还是得数每天要输入的手机解锁图案和银行验证码——毕竟丢了这些,可比破解什么圣杯密码麻烦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