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五月,法国南部海滨小镇戛纳的空气里都会飘起混合着海盐与香槟的气味。这个常住人口不到8万的小城,硬是靠着一块18米长的红毯,把全世界的目光都拽了过来。你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明星们拗造型的九宫格,但真正让影迷们抓心挠肝的,还是那些藏在放映厅里的光影魔术。
1946年9月20日,首届电影节在赌场改建的临时放映厅开幕时,主办方恐怕没想到这个「临时起意」的活动能延续近80年。当时刚走出二战阴影的欧洲需要精神慰藉,11个国家带着自家最好的电影来参展,连放映椅都是从附近咖啡馆借来的藤椅。
1994年昆汀·塔伦蒂诺带着《低俗小说》杀到戛纳时,这个录像带店员出身的导演还穿着花衬衫在沙滩上吃冰淇淋。结果片子放完,整个影评人圈子炸了锅——原来电影还能这么玩!那年他捧回的金棕榈,至今还在洛杉矶的家里和漫画手办摆在一起。
年份 | 影片/人物 | 影响力 |
1959 | 《四百击》 | 新浪潮运动正式起航 |
1993 | 陈凯歌《霸王别姬》 | 华语电影首次斩获金棕榈 |
2019 | 《寄生虫》 | 开启非英语片横扫奖项新时代 |
你以为那些穿着高定礼服的大明星是来走秀的?错!他们其实都是「人形通告单」。每个踏上红毯的明星都背负着宣传任务,从主竞赛单元影片到品牌赞助商,连停留时间和拍照角度都要提前彩排。不过2017年有个俄罗斯网红硬是混进红毯自拍,安保负责人至今想起还冒冷汗。
每年接收超2000部报名影片的选片委员会,办公室里常年备着能量饮料和眼药水。他们有个不成文规矩:如果看到凌晨三点还没弃片的,八成能进主竞赛。去年某部入围影片的导演后来坦白,他往拷贝盒里塞了包马卡龙,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起了作用。
维度 | 戛纳 | 威尼斯 | 柏林 | 奥斯卡 |
创办时间 | 1946 | 1932 | 1951 | 1929 |
最高奖项 | 金棕榈 | 金狮 | 金熊 | 小金人 |
评选机制 | 评审团制 | 评审团制 | 评审团制 | 学院投票 |
关注类型 | 作者电影 | 实验先锋 | 社会议题 | 工业水准 |
公众参与度 | 需邀请函 | 部分开放 | 售票观影 | 纯行业活动 |
电影宫里冷气开得能把人冻僵,但街边的露天放映场却永远飘着啤酒泡沫。2018年有位巴西影迷带着睡袋在沙滩蹲守三天,就为抢《小偷家族》的首映票。当看到安藤樱在审讯室那场戏时,他脸上的泪痕在银幕反光下亮晶晶的。
别看红毯光鲜亮丽,整个电影节期间要消耗的隐形物资能吓死人:12吨装饰花卉、3500瓶香槟、20000个高脚杯。更别说那些穿梭在街头的快递员,他们送的可都是价值连城的电影胶片——虽然现在多数改成了硬盘,但2016年还真有人用马车运送过35毫米胶片拷贝。
海滨大道上的棕榈树被海风吹得沙沙响,电影宫门口的黄牛正压低声音问「今晚的票要伐」。远处传来试音响的嗡嗡声,混着海浪声,像是给这个光影派对打着拍子。某个露天咖啡馆里,戴着贝雷帽的老先生抿了口茴香酒,他在这看了四十年电影,今年还在等那个让他起鸡皮疙瘩的瞬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