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凌晨,我蹲在厨房等泡面时刷到条消息:挪威某研究所的粒子加速器实验里,有个芝麻粒大的蓝光点持续了0.3秒。这事儿在Reddit上炸开锅,有人说这是人类首次造出稳定传送门。作为科幻迷,我翻遍二十多篇论文,发现事情比想象中更有趣。
根据《物理评论快报》最新论文描述,这个直径约5微米的「门」更像被揉皱的锡纸——在超高能质子碰撞瞬间,探测器记录到空间曲率出现0.3秒异常。打个比方,就像在平静湖面突然冒出个持续眨眼的气泡。
特征 | 原宇宙 | 新宇宙 |
光速 | 299,792 km/s | 检测到超光速粒子 |
重力常数 | 6.674×10⁻¹¹N·m²/kg² | 约为本宇宙的1.37倍 |
元素周期表 | 118号元素 | 检测到第119号元素特征 |
东京大学的山本团队用中微子探测器做了个有趣实验:往传送门里打了三束不同能量的粒子流。结果最让科学家困惑的是,20TeV的质子束传回的数据显示,那边时空结构像被熨烫过的亚麻布般平整。
虽然还没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实锤,但《天体生物学期刊》有篇论文值得注意。他们分析了从传送门溢出的微量气体,发现其中含有右旋氨基酸——这在地球生物中从未出现过。更神奇的是,这些分子在实验室环境下居然自动排列成螺旋结构。
资源类型 | 地球储量 | 新宇宙样本 |
氦-3 | 预估50吨 | 大气含量0.6% |
反物质 | 实验室级微量 | 检测到稳定储存形态 |
暗物质 | 仅能间接观测 | 呈网状结构分布 |
伯克利实验室的实习生偷偷告诉我,他们用纳米机器人采集样本时,有台质谱仪突然记录到类似摩尔斯电码的震动波。主任马上出来辟谣说是设备故障。
现在Reddit上最火的讨论帖问得实在:"要是掉进传送门,手机还能连WiFi吗?"根据现有数据推测:
记得《平行宇宙简史》里提过,不同维度的信息传递就像试图用收音机接收WiFi信号。不过MIT有个团队正在研发跨维度通讯协议,据说原理类似同时吹口哨和挥手——用两种不同物理法则传递同个信息。
指标 | 地球 | 传送门彼端 |
时间流速 | 1秒/秒 | 存在±0.03%涨落 |
空间维度 | 3维 | 检测到额外蜷缩维度 |
真空涨落 | 10⁻³⁴米 | 呈现规律性波动 |
朋友在CERN工作的表姐透露,他们正在研发「维度稳定锚」,原理类似给暴躁的猫主子穿镇定背心。下次实验可能会尝试传送水熊虫,毕竟这些小家伙连月球坠落都经历过。
凌晨三点的泡面早凉了,我盯着窗外的路灯发呆。或许某天晨跑时,会发现街角多了个闪着蓝光的邮筒——谁知道呢?科学这玩意,有时候比最疯的科幻作家还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