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驷马难追”的“驷马”指什么?一篇文章读懂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深意
“驷马难追”是中文里常用的成语,比喻一句话说出口就无法收回,强调信守承诺的重要性。其中的“驷马”具体指什么?这个成语又为何用“驷马”表达“难以追回”的含义呢?
“驷”在古代指四匹马拉的车,是先秦时期贵族或高官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。由于四匹马协同奔跑速度极快,古人常用“驷马”象征“无法追赶的事物”。《论语·颜渊》中记载:“驷不及舌”,即“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说出口的话”,强调言语的不可逆转性。
“驷马难追”由“驷不及舌”演变而来。唐代诗人欧阳修在《笔记》中写道:“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”,进一步将“驷马”与“承诺”绑定,形容人一旦承诺,便应像飞驰的驷马一样坚定履行,反悔则如同试图追上驷马般徒劳。
“驷马难追”多用于提醒人们谨言慎行,尤其在承诺或重要决定前需深思熟虑。“合同已经签了,驷马难追,我们必须按约定执行。”
:“驷马”指四匹马拉的车,象征极快的速度。成语“驷马难追”以“驷马”为比喻,生动诠释了“言行需负责”的深刻哲理,至今仍是中文语境中诚信文化的经典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