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三凌晨兩點半,我盯著螢幕上跳動的倒數計時,左手還握著涼掉的拿鐵。當第六組座標數列突然在腦中連成星圖時,手指比大腦先動起來——喀噠一聲,遊戲裡的保險櫃彈開了。這個瞬間,我確信自己會把這段代碼紋在鎖骨上。
《終極密碼》的開發團隊有夠雞賊,他們在Steam頁面只寫著「休閒解謎遊戲」。我當初要是知道要解偏微分方程,肯定會多買兩包咖啡豆備著。遊戲總監山田一郎在2022年GDC演講時說過:「我們把整個東京地鐵圖譜塞進了第二章的音樂謎題裡。」
章節 | 隱藏機制 | 現實對照物 |
第一章 | 摩爾斯電碼變體 | 二戰時期英軍密碼本 |
第三章 | 三維數獨 | NASA衛星軌道計算模型 |
我在第二章卡了整整兩週,直到有天在便利商店翻到《達文西手稿》複刻版。那個該死的「請輸入密碼」提示框,原來要把螢幕倒過來用鏡像模式讀,義大利文的草書筆畫剛好組成二進制序列。開發者後來在Discord承認,這個設計是向1490年的飛行器草圖致敬。
最扯的是遊戲內建的計算器,長按等號鍵會跳出1972年惠普工程計算器的復古介面。這個彩蛋讓我在星巴克被當成怪胎——誰會對著遊戲裡的計算器狂按十五分鐘?
解到第五章時,我已經養成帶著三色濾光片出門的習慣。有次在捷運上看見廣告看板,差點想把上面的RGB色碼抄下來換算成ASCII碼。根據《遊戲設計心理學》提到的「解謎者認知沉浸曲線」,這時候大腦的β波會和謎面產生量子糾纏(他們真的用了這個詞)。
最後的36位密碼由七組線索交織而成,我在地下玩家論壇找到的解法筆記比《戰爭與和平》還厚。關鍵突破點出現在某個雨天——遊戲裡某個NPC的眼球反光,居然藏著維也納地鐵的運行時刻表。這部分設計明顯參考了2013年CIA解密檔案中的「光影情報傳遞法」。
當我終於輸完最後一位數,螢幕跳出開發團隊的親筆感謝信。信紙水印是初代程式碼的SHA-256雜湊值,掃描後會收到他們寄來的實體謎題盒。現在那個盒子正躺在我書桌上,貼著「休假結束前禁止開啟」的便利貼。